“望遠鏡”顧名思義,就是可以看得到遠處的東西,這個物品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,在影視劇中也會出現這樣一個鏡頭,一個人拿著望遠鏡瞄遠處的東西進行觀察。這還只是一般的望遠鏡。
就在近期,俗稱中國“天眼”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(FAST)自今年1月完成國 家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,已取得發現逾240顆脈沖星等系列重大科學成果,引來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,它是球面射電望遠鏡。而今天,我要說的是與之原理相似的光學反射望遠鏡,其中的就有牛頓發明——牛頓望遠鏡。
牛頓望遠鏡,也是第 一架反射式望遠鏡,誕生于1688年。牛頓經過多次磨制非球面的透鏡均告失敗后,決定采用球面反射鏡作為主鏡,還利用金屬,將其打磨成一片凹面鏡,經過巧妙的位置擺放以及組裝,可以看得到更遠的地方,這也成功的代替了折射鏡。利用這種望遠鏡,我們可以觀測到星空的影像。
自身的牛頓式結構可以很好的匯聚光線,在焦點處得到一個非常明亮的像。牛頓式反射式望遠鏡結構相對簡單,造價低、性能優越、制作容易、重量較輕、無色差等特點,因此在天文望遠鏡中應用十分廣泛。
當然它也是有缺點的。開放的鏡筒式的空氣可以流通,這樣不僅會影響到成像的穩定度,而且一些塵埃會隨著流動的空氣進入鏡筒并附著在物鏡上,長此以往會使其反射力下降。由于這種結構的物鏡比較容易破裂,所以使用的時候需要倍加小心。對于偏軸的光線,牛頓式望遠鏡會產生彗差。這種結構的望遠鏡不適合于對地面景觀的觀測。
希望大家以后能接觸這種望遠鏡,可以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利用它,去領略銀河的美麗。